Father Time always wins … To date, I’ve been very lucky, but, before long, he will get around to me.
时间终究会取胜,死亡总会来临... 对我来说,我已经非常幸运,但不久之后,它也会找到我。
近期读了查理·芒格的讲话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记录《芒格之道》,以及巴菲特最新写给股东的信后,思绪万千。一直以来,这两位智者传递给我们的,并不单单是财富的观念,实质上是处世之智慧。
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厌其烦地强调,要“延迟满足”。巴菲特在信中写:“复利的真正威力,往往体现在生命的最后20年,没有踩到香蕉皮的我,仍以94岁的高龄活跃,拥有巨额财富的储蓄——我可以将这些财富,传递给那些出生时,抽到了下下签的人。” 芒格在书中也提过,所谓的“慢慢变富”,而且强调“慢慢变富”其实是很享受的过程。
专注于复利的长期积累,就是这两位智者最核心的财富观。实际上,贫穷更多是被思维束缚,因为贫穷,会特别关注短期利益,把财富本身作为追逐的目标,往往都会失之交臂。财富的积累源于一颗淡定的心。但是互联网和短视频、快消费的崛起,人们越来越难以“淡定”,无处不在的广告,无意识地剥夺我们的注意力,而且短视频过滤了人们背后真实的自己,每个人展示的都是华丽的、亮眼的,殊不知都是万里挑一、精挑细选的结果 1 。
巴菲特的信和芒格的书,下面的基石都是理性。 延迟满足是理性思考的外在表现,而理性思考就是通过阅读,通过从失败中学习得到的。理性也让两位智者对风险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和控制,时刻考虑“机会成本”,他们也只参与自己懂的领域。芒格提到,读书就像与圣贤神交,可以和他们隔空交流,从这些书中,他形成了多学科的思维模型。这对于做决策很重要,一个领域的瓶颈,可能通过另一个领域的模型解决。
从书和信中,看到的另外一个体会就是财富的交接和智慧的遗产。芒格已去世一年,巴菲特从信中也能看出他觉得死亡也慢慢接近,他感叹道,“时间终究会取胜,死亡总会来临,它让人生变得无常,甚至残酷。有时候它会造访襁褓中的婴儿,有时候世隔一个世纪才找到你。对我来说,我已经非常幸运,但不久之后,它会找到我...”。巴菲特和芒格都借鉴了遗产分割的前车之鉴,那些因为遗产分配导致四分五裂的案例数不胜数,但是看起来,巴菲特处理得很好,他大部分财富都捐赠出去,回馈社会,同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,他也参与到几个子女的基金管理中,建立“全体一致同意”的投票机制。这些年来,和子女们对于遗嘱内容的不断交流,让他们不为财富所累,这些都非常值得其他人来借鉴。
其实他传递给子女的,更多是人生的财富——“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财富,但又不能太多让他们无所事事”2,又说 “极端炫耀式的生活虽然合法,但并不值得钦佩,我们拥有我们需要或喜欢的一切,但是我们并没有通过其他人渴望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获得乐趣”。 巴菲特一直认为他从出生开始就很幸运,而许多人并没有公平的机会,所以通过回馈社会,把财富重新慢慢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,就是巴菲特的方式。与此同时,他也通过他的行为和思想,把人生的财富传递出去,这封信就是有价值的“财富”,芒格的书也是。多年以后,他们可能不仅仅会被记载为历史上成功的投资家和亿万富翁,他们也会在哲学和思想领域,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。